中新网上海12月1日电 (记者 陈静)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上海市卫健委1日披露,近年来,上海报告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在艾滋病防控中,上海有诸多创新。据悉,目前,上海在全国率先创立基于定点治疗机构,公立医院门诊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平台的暴露前后预防服务体系。结合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上海鼓励各区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链条综合干预,精准实施艾滋病重点人群干预;同时大力提升疾控系统艾滋病实验室检测能力。据统计,今年有8家区疾控机构艾滋病确证实验室通过能力验收,实现了区级疾控机构HIV-1核酸检测能力从无到有的飞跃。
上海积极拓展艾滋病咨询检测(以下简称“VCT”)服务内涵,今年16个区均拓展延伸了VCT服务工作时间,普陀区还将专业心理咨询引入VCT服务。据统计,全上海咨询和检测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60%。今年,上海还在部分区试点一站式艾滋病转介治疗模式,进一步压缩从发现到治疗的时间,提升了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上海坚持“知情不拒绝”原则,推动医疗机构重点科室开展主动检测,今年上海医疗机构艾滋病抗体检测及阳性数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各区将老年人、流动人口、感染者性伴等艾滋病重点人群纳入本地筛查检测动员工作,同时打通管理环节,实现多场景下HIV自我检测试剂发放和申领。
据透露,上海不断健全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检测发现、转介治疗、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心理支持等全程服务管理模式。目前,上海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率和治疗比例均达到90%以上。
统计数据表明,2023年1月1日至11月20日,上海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457例。据悉,经性途径传播仍是申城艾滋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以男性同性传播为主。据了解,在报告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性传播占97.0%;男性同性传播占性传播途径的55.8%。
上海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坚持“多病共防、创新干预、分类施策”,强化组织领导、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同时依托上海市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平台加强部门合力,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
据悉,自1987年上海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至2023年11月20日为止,上海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0859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0567例。报告死亡病例2951例。上海市卫健委方面表示,近年来,上海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人次数逐年增加,医疗机构和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是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主要发现方式。此外,在高质量开展母婴阻断,努力实现消除母婴传播方面,目前,申城建卡孕产妇艾滋病筛查率99.99%,无母婴传播病例报告。(完) 【编辑:曹子健】
蜿蜒的乡村公路在晨雾中美不胜收。韩苏原 摄
中新网安徽宣城12月1日电(记者 韩苏原)“大路通到家门口,便捷的交通不仅让村民出行方便,也让村里售卖的‘黄金茶’销量可观。”初冬时节,走进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下吴村,一条条蜿蜒盘旋的农村公路连接村庄、农户,一望无际的黄金茶随着山势高低起伏,交织在一起。
村子的路修好了,村民就有出路,发展的产业才能走得远,这些目标的实现基础在“四好农村路”建设。
近年来,为有效带动乡村产业发展,郎溪县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对外道路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不断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乡村茶园公路。韩苏原 摄
看着眼前的景象,谁能想到曾经贫穷落后的郎溪县下吴村能有这番光景。“以前村里走的是黄土路,晴天浑身土,雨天烂泥汪,大部分村民以种田为生。自从路修到了家门口,各家各户开始种植黄金茶,还有许多城里人来我们这儿观光旅游。”谈起自己生活的改变,郎溪县下吴村村民刘定新指着门前新修的柏油路高兴地说。
因为交通便利,如今该村把茶产业作为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通过种植黄金茶找到了一条生态致富路。“在早些年,因道路通行条件有限,每到新茶上市,外地采茶工只能用小面包车一车一车接转,而现在大巴车不仅能开到自家农场,到茶山都不是问题。”刘定新告诉记者。
绿道穿起沿线旅游景点。韩苏原 摄
车在路中行,人在景中走。郎溪县处处风景如画,宽阔的道路如丝带般在乡村间蜿蜒延伸,把生态环境、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地方风貌串成一片,美出了新的高度。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来郎溪了,这里不仅有青山环绕,公路两边的茶香也十分沁人心脾,来这里度假令人心旷神怡。”家住江苏的李燕穿梭在郎溪县美丽公路串联起的网红景点时说。
宣城市宣州区花田小镇美如画的乡村风景。韩苏原 摄
以路为景,以路创景,串景成线。近年来,郎溪建设成“美丽公路”12条,总里程超100公里,串联起全县的山水林田湖、城镇乡村景,推动农村公路建设与“两山三湖”旅游发展。